处理原则:
1.停止输液;2.抬高肢体;3.保留针头,回抽外渗药物,经原通路滴注解毒剂;4.注入5-1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渗出药物;5.局部用解毒剂(按不同药物);6.局部:1-2%普鲁卡因局封;局部外用中药/硫酸镁/类固醇;7.冷敷: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,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。对化疗植物药早期外渗后,冷敷还是热敷,有争论。 8. 记录和ADR报告。
常用抗肿瘤药物解毒剂
1.柔红霉素外渗:局部降温。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、冰袋等,外渗后24-48小时内,每次15-20分钟。 有报导,每6小时局部用99%二甲亚砜1-2ml有效。
2.放线菌素D外渗: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4%硫代硫酸钠5ml或用25口径针在外渗区多次皮下注射。
3.长春新碱或鬼臼乙叉甙:8.4%碳酸氢钠5ml皮下(局部),每个数小时重复。
4.丝裂霉素外渗: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 4%硫代硫酸钠5ml或用25口径针在外渗区多次皮下注射。 维生素C 1ml(50mg/ml)静脉(局部)
5.阿霉素外渗: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㎎或地塞米松5㎎。静脉(局部)、皮下(局部)、外敷(局部)
6.表阿霉素外渗:冰敷至少60分钟,抬高患肢;皮肤表面涂二甲亚砜,每日三次,6天。
7.长春新碱外渗:24-48小时内每天至少4次热敷,每次15-20分钟。将150单位/ml透明质酸酶溶液与1-3ml盐水混合液。通过保留的静脉通道,每外渗1ml注射1ml;已拔针则皮下注射。
8.奥沙利铂外渗:可用地塞米松,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。将配制好的药液沿外溢外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,封闭范围大于渗漏区。
防御措施:
1.化疗给药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执行。在选择给药途径时,必须了解各类药物的刺激性。
2.正确选择血管
1)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,尽量选择较粗大的血管,血管直径越大流量越大,输入药物的浓度就相对较低,药物的刺激性也相应减少。穿刺部位的选择为;前臂>手背>手腕>肘窝。
2)穿刺时尽量选择弹性良好、无炎症的静脉。避免选用手指、足背、腕、踝关节等皮下组织少的部位,切勿在靠近肌腱、韧带等处。避免在有皮下血管或淋巴索的病生理部位上的静脉选择穿刺点,如不宜选曾做过放射治疗的肢体、有A-V瘘的肢体、乳腺手术后患侧肢体、淋巴水肿等部位。
3)多部位轮流注射,避免同一部位血管长期受刺激而导致内膜损伤。避免在24h内被穿刺过静脉穿刺点的下方重新穿刺,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。在穿刺过程中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,这样会损伤静脉完整性,并导致破损,穿刺成功要求保证针头固定稳妥,避免脱出。
3.如果外周静脉选取有困难,可行深静脉插管给药。对化疗病人要注意随诊,因有些药物可引起迟发性的损伤。
4.强刺激性药物给药过程中,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,一旦发生药物外渗,立即停药处理。
5.在输注药物完毕后,应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后方可拔针。拔针时应有少量回血,以免将化疗药物带出血管外,导致组织损伤。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,化疗前应用生理盐水50mL-100mL冲洗,确保无外渗再用化疗药物,结束后用适量生理盐水冲洗。
病人教育:1.使用中心静脉给药可有效避免静脉炎的发生。2.输液的手臂如有疼痛或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。3.发生外渗的手臂要抬高制动,外敷药物要及时更换。疼痛加剧要及时告诉医生护士。